继元盛典陶瓷(盛典陶瓷有限公司)

汉中陶瓷网 本文有661个文字,大小约为3KB,预计阅读时间2分钟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祀”指国家的公祭仪式,“戎”是国家的军事行动或战争。

阅兵仪式,既是“祀”,也是“戎”,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大事。

一场中国古代10万人大阅兵,结束后让20多个外国使节俯首称臣!

如今的中国越发地富强昌盛,也让全世界都看到了我们龙的传人的力量!

在中国古代军事史、礼仪史和政治制度史上,阅兵这种仪式都以规模的宏大雄壮,形式的威武庄严,留下了记忆。

对于现代各国来说,阅兵既是宣示国家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方式,也是扩大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阅兵发生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夏朝建立的前夕。

当时华夏部落首领夏禹为了向江南发展,与南方各部落首领会盟,士兵们手持各种用羽毛装饰的兵器,和着乐曲载歌载舞。

一场中国古代10万人大阅兵,结束后让20多个外国使节俯首称臣!

今天我们说一场古代阅兵,在明朝历史上,永乐皇帝朱棣也曾经有过一次震惊世界的“大阅兵”。 朱棣登基后,一面派遣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另一面派遣陈诚出使西域,帖木儿帝国的继任者沙哈鲁放弃仇华政策,遣使向明通好,恢复了朱元璋时代“宗主国”的关系。但是中亚各国“反华势力”仍在。

一场中国古代10万人大阅兵,结束后让20多个外国使节俯首称臣!

另一面,郑和在永乐18年前5下西洋,却行至印度洋就返回,原因是埃及马穆鲁克王朝控制了红海流域,严禁东方船队进入。此后中亚以及西亚诸国正式承认了大明朝继元之后的“中国”地位。但对于明王朝的真实实力,各国也存有怀疑,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机会,宣示大明的强大实力,巩固大明与中亚、西亚国家的“朝贡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阅兵,恰是最好的机会。

一场中国古代10万人大阅兵,结束后让20多个外国使节俯首称臣!

永乐十九年三月,“狩猎”在北京北边的怀来正式开始,共调军队10万人,朱棣精心挑选的明朝“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精锐相继表演了明军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等项目,从广西、云南、四川调来的“土狼兵”、白杆兵演练了步兵劲弩齐射、长枪步兵刺杀训练等“军事科目”。

阅兵结束后,朱棣在土木堡的行营接见了各国使节。这次声势浩大的阅兵无疑取得了良好效果,这次“观礼”的各国使节来自27个国家。

明朝军威之盛与睦邻友好的国策在各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其后,中亚、西亚国家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一直绵延到明末,单是帖木儿帝国,终明一世向中国派遣使节的次数就有60多次。一次成功的阅兵,实质上是一种成功的政治仪式,可以带来神话一样的效果,且能实践“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功效。

因而,阅兵始终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感荣光、最感振奋、最为神圣的庄严的盛典。

对一个国家来说,阅兵既是宣示国家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方式,也是扩大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古代亦不例外。


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汉中陶瓷网仅在为您分享好文章,本文地址:https://www.hzfswh.cn/tcpp/25145.html

上一篇上一篇:景德镇哪个陶瓷市场好(泉州和景德镇的陶瓷杯哪个好)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