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三大巨头(佛山陶瓷三大巨头企业)

汉中陶瓷网 本文有1126个文字,大小约为5KB,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十年前,这家陶瓷巨头登陆创业板,成为国内A股文化陶瓷第一股、中国艺术陶瓷的龙头企业,发誓要在陶瓷界构筑一座巍然屹立的“长城”。

十年后,却陷入了子公司失控、巨额债务违约、股份被冻结的深渊泥潭当中,潮州陶瓷界的“长城”转瞬间轰然倒塌。

9月4日,文化长城公告称,截至目前其所面临的逾期债务本金合计4.95亿元,占公司2019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147.82%。

又一家陶瓷巨头倒下

同一天,深交所向文化长城发出监管函:未及时披露相关股份冻结事项。

而在上个月28号披露的上半年年报中,文化长城营业收入3537.28万元,同比下降66.23%。更早的7月份,中证鹏元就将其主体信用评级由AA-下调至BBB,评级展望为“负面”。

令人感到奇怪的,作为潮州陶瓷乃至国内艺术陶瓷的巨头,为什么几年之间就这么快走下坡路了呢?


高溢价盲目并购 压垮了文化长城


和大多数岭南企业一样,文化长城的第一桶金来源于90年代改革开放大潮的红利。

1990年,年仅二十五岁的文化长城创始人蔡廷祥按捺不住时代的冲击波,率先下海经商,开门市、做贸易,成为潮州勇吃螃蟹的第一人。经过二十年的不断努力,文化长城自2010年上市后迎来发展的高峰。

又一家陶瓷巨头倒下

然而,自2015年开始,一系列跨行业并购案开始改变了文化长城的命运。

2015年到2016年,文化长城以5.76亿并购教育信息化行业的联汛教育和3亿元并购IT培训行业的智游臻龙,战略重心从原本的陶瓷业转向了教育领域。特别是在2017年以15.75亿元价格购买翡翠教育100%股权,“陶瓷+教育”的双主业模式再进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收购不是发股就是发债,连现金对价部分也是再发股解决,属于典型的左手借钱右手投资。

表面上看,收购这些教育公司让自己的营收数据看起来更漂亮,据文化长城2017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亿元,比上年增加19.39%。

但是收购带来上升期没有持续多久,反而因为收购而给自己埋下了填不完的巨坑。

2019年6月文化长城称,翡翠教育拒绝提供有效财务报表、私自处理子公司股份,总部已经对其丧失了控制权,并准备将其剥离。翡翠教育则反击说是对方6亿收购款违约未结,文化长城毁约在先。

2020文化长城再度发布公告,联汛在2018年年审及补审期间,管理层拒绝配合执行核心审计程序,违反相关规定,导致上市公司对其失去控制。

双方各执一词,真相难以辩清。但唯一清楚的结果是,遭受了这两家公司的“背叛”,文化长城可谓是元气大伤。据统计,2019年文化长城营收2.65亿元,同比下降77.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22.5万元,同比下降95.01%。当年甚至两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实控人蔡廷祥两次被限制高消费。

回顾文化长城曾经的宏远目标,现如今的惨状不经令人唏嘘感慨。


隔行如隔山 多元化经营成为陶企的不归路


“但凡是鼓吹自己多元化的,3年就会经营困难;不过5年,就会完蛋。民营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不在于你有没有发现机会的能力,而在于你能不能抗拒各种机会的诱惑。”

史玉柱的这段话成为不少走上多元化之路陶企的真实写照。

以冠福为例,从2014年开始以18亿估值收购能特科技全部股权,进军医药制造业。在2015年又宣布以医药大健康为核心业务、将日用陶瓷、竹木制品等原来的核心业务对外剥离,彻底从陶瓷业转型到大健康领域。

又一家陶瓷巨头倒下

然而一番操作猛如虎,一看业绩二百五。

在这样疯狂的跨界并购之下,冠福高额的商誉迅速积累起来,成为了一颗随时要引爆的炸弹。一旦未履行业绩承诺或者预期收益不达标,商誉减值的负面效应将成为毁灭企业的最大冲击波。而连续大规模的收购也令公司的财务状况背上了沉重的枷锁。

到了2018年中期,冠福股份的总负债悄然攀升至37.72亿元,股价接连重挫,从曾经的中国家用品第一股跌落到谷底。

尽管多元化并购看起来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减轻了风险。但问题在于,盲目多元化经营不仅会造成企业人、财、物等资源分散,同时还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企业所跨入的陌生行业不仅没有得到健康发展,反而使自己的主业优势丧失,从而拖垮了主业,使原来颇有名气的优势产品质量也随之下降。

正如史玉柱所说,中国民营企业面临最大的挑战不是发现机会的能力,而是领导者的知识面、团队的精力、企业的财力问题。企业只有集中精力,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立足,否则就会一夜间完蛋。


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汉中陶瓷网仅在为您分享好文章,本文地址:https://www.hzfswh.cn/tcpp/25077.html

上一篇上一篇:解放初期出口瓷器的款式(解放初期瓷器特点)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