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工开物》的一起节目中,有一段场景记忆深刻,值得思考:拉坯分圆器和琢器两种手法,琢器手法会的人很多,圆器却几近失传,圆器师父说"等我这一代圆器师父死了,这圆器就彻底失传了。"
怎能让千年非遗技艺在我们这一代失传?!
什么叫圆器?什么叫琢器?是不是圆的就是圆器?为什么说圆器不如琢器呢?
总的来看,景德镇的陶瓷研究者,将瓷器从造型上分为琢器、圆器两大类。其中立体造型的为琢器,是指不能仅靠陶车而需要多种工序或进一步以手加工成型的器物,如尊、瓶、罐、壶、缸、烛台等为琢器;镶器属于琢器一类,产品多为艺术瓷,它是以泥块镶合成方形、菱形、扁形等有棱有角的异形器物。平面造型的为圆器,如盘、碟、碗等称为圆器,所以,并不是圆的就是圆器。比如说,以长条泥坯镶拼的花瓶、缸等叫镶器,但仍属于琢器行业内,同时,针匙和人物瓷雕也归纳琢器范围。也有人认为,即在轳辘车上一次性能完成器型的圆型器为圆器,而需拼接部件的则称琢器。
《景德镇陶瓷史稿》:“明清把瓷器商品分为两大类。明代分为圆器和印器;而清朝则将印器改为琢器,称为圆器类和琢器类。”
什么叫圆器?
圆器,指可在陶轮上拉坯成型的盘碗杯碟等器物,可以一次性成型。盘子,碟子,碗,杯子这些玩意就是圆器。据《景德镇陶瓷词典》:圆器业,明清以来,景德镇的两大制瓷行业之一。专门生产圆形的碗、盘、碟、不带柄的盅等日用瓷。内分12个行业,即:脱胎业、二白釉业、四大器业、四小器业、冬小器业、饭闭业、灰器业、渣器业、古器业、满尺业、炉寸业、官古令盅业。据民国《江西陶瓷沿革》(1930年江西省建设厅出版)统计,圆器业有窑户数694家,工人15870位,资本数达1107755元。
什么叫琢器?
琢器首先就出自“玉不琢不成器”,所以首先给我们的印象,它的瓷器是精雕细琢的,所以它生产的成品大的范围来讲叫琢器。琢器是旧时景德镇制瓷业两大系列之一,是指不能在轮车上一次拉坯成型的器物,其产品既有圆形,又有异形,既有日用瓷,也有陈设瓷,它的产品不仅与园器有别,就连坯房布局、工种称谓、生产工艺、行规习俗等也与园器迥然不同,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据《景德镇陶瓷词典》:琢器业,明清以来,景德镇的两大制瓷行业之一。专门生产方、平、折、扁异形的壶、瓶、尊、罐、缸、坛,以及瓷雕、瓷板等日用瓷和陈设瓷。内分11个行业,即:大件业、粉定业、雕削业、古坛业、官盖业、滑石业、淡描业、针匙业、汤匙业、博古业、灯盏业。据民国《江西陶瓷沿革》(1930年江西省建设厅出版)统计,琢器业有窑户数810家,工人6163位,资本数达424669元。
另外,琢器跟圆器最大的区别就是生产圆器业所不能制造的,如汤匙、带柄茶碗、茶壶、肥皂盒等,琢器业下有粉定、大件、官盖、描坛、淡描、滑石、雕削等七个子行业,民国初年,景德镇总商会对圆琢二器所属的子行业作了调整,规定:一非圆器之器形,二非用圆器之生产工艺的异形品种,全部归属琢器业。于是一些既非圆器、又非琢器的博古、针匙、灯盏等业均为琢器行业,抗争前后出现的电瓷、卫生瓷、纺织瓷等,也归属了琢器业。
为什么说圆器不如琢器呢?
这要从器物史说起。
首选,古代器物是有身份的,最贵重的是祭器,也就是礼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和战争一样,属于头等大事,以前有祠堂,有家庙,那是要高等级的人才能祭祀的。南宋之前,没有香炉,皇室祭祀大礼,还是沿袭了夏商周以来的大礼。天子祭祀天地用太牢,贵族祭祀祖先,用的也是肉类食物。牛、羊、豕(shi,猪)三牲全备为“太牢”;没有牛称为少牢。南宋时期,由于海外贸易,香料大量进入南宋,所以烧香慢慢开始流行。古之鼎,簋,盨都成了香炉,所以现在一般都称为炉。
其次是陈设器。陈设器在南宋之前,很多人家里是没有的。以花瓶为例,古无花瓶,插花这事是南宋时候兴起的事情。所以古代的玉壶春是酒瓶,梅瓶是酒坛子;纸槌瓶是装进口香水的,剩下的贯耳瓶一类,都是仿青铜尊,青铜壶,就是个摆设。汝窑三足樽,不是三足奁,是酒器;汝窑三足洗是樽的承盘,因为从樽里用勺子舀酒出来会洒出来,所以需要用盘子接着。古代喝酒用的是耳杯,爵,而不是成化那种小酒盅。喝茶没有茶杯,用的是建盏那种碗,称为小海瓯。泡茶也不是叶子茶,而是团茶,要用锅煮茶,日本铁壶还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第三是日常用器。圆器属于日常用器,中国人吃米饭用碗多,外国人吃肉食用盘子多。你家可以没有花瓶,花盆,但一定会有盘子碟子大小碗,坛坛罐罐。盘子碟子大碗小碗,坛坛罐罐,家家户户都需要,所以,第一,生产量极高,存世量就极高;第二,相对祭器和陈设器,日常用器地位不高。毕竟日常用的碗,打破概率太高,一般的家庭也舍不得花大价钱买这种日用器,但是对于皇族、贵族和上层社会,对日常用器还是很讲究的,一般是民间很难见到的。
文房用器虽然属于日用器,但是个特例,一般我们把他归纳为陈设器一大类。
最后就是冥器了,又称明器。就是专门陪葬用的,这种东西都是给死者用的,一般都不讲究。著名的国宝级文物元釉里红凌氏墓谷仓,其实也是冥器。烧的歪歪斜斜的,不过因为在建筑史上非常有研究价值,所以定为国宝。一般,明清两代陪葬,用很多民窑青花碗,又称为塘碗的,就是专门烧制用来陪葬的。
唐三彩是个特例。民国时期的唐三彩,古玩行不要,也没有中国人收藏,所以精品都出口到了欧美日。唐三彩的收藏和研究,国外比我们高,就是因为他们那里收集了很多好东西。宋以前的俑,基本上都是冥器。
景德镇有一句术语曰“十圆不如一方”,说的就是镶器工艺之难。景德镇自产瓷以来就有镶器,《景德镇陶瓷史稿》有载:“瓶罄尊彝,都属琢器。其圆者如造圆器之法。其镶方棱角之坯,用布包泥,以平板压之成片,以刀裁之成段,用原泥调和粘合。”
所以说,圆器不如琢器。一件琢器,往往价值几倍于圆器。琢器又称为立件,也适合摆放在家里显示主人的品味和财富,所以喜欢琢器的人远多于圆器。
随着时代的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很多人开始关注和使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陶瓷,不管是琢器的陈设艺术瓷,还是圆器的生活用瓷,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更关注非遗陶瓷产品的颜值、价格、性价比,符合现代美好生活审美的文创产品,会有无限大的市场和空间,而依托陶瓷行业唯一不可复制的IP——《碗姐说瓷》,打造的中国陶瓷共享平台,正在做这件事,让每个人都可以一站式放心选购中国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窑系的陶瓷产品。
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汉中陶瓷网仅在为您分享好文章,本文地址:https://www.hzfswh.cn/tcbk/24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