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姓里,能看出你的出身,以前的你不知道,现在研究下你的姓,说不定你就是遗落民间的贵族,跟着小编来看看“皇族的后裔”都姓什么。
王姓:
源于五种,姬姓之王,子姓之王,妫姓之王,燕国太子丹之后,还有少数民族改姓。
姬姓之王姓,源于周灵王之子太子晋,称王子晋,因值谏被废为平民,因为他的子嗣是王族的后代,便被称为“王家”,后来变姓王。
子姓之王姓,源于比干。比干强谏纣王,遭到杀害,比干的子孙因为比干原是王子,就以王为姓。
妫姓之王姓,为陈国公子完之后,陈国公子完避难奔齐,改姓田氏,田齐被秦所灭,其王室子孙一部分改姓王。
燕国太子丹之后,西汉末年,王莽纂汉自立,建立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名嘉,受到王莽的宠爱,赐姓王。
如今,王姓是中国的第二大姓,约八千九百万人口,不知道这里的“王族”有多少,但是“王族”人口众多很能生,是肯定的。
李姓:
李姓就更了不起了,回望历史,李姓称帝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十几个政权。
李姓出自嬴姓,颛顼(zhuān xū)的后代皋陶(gāo yáo)在尧舜时担任掌管刑狱的理官,他的子孙世袭了“大理”职务,并以官为姓,称为“理氏”,商代末年,皋陶后代理征因办案公正,得罪了纣王,被暴君无故处死,其妻带着儿子利贞逃难,一路上以木子为食才得以活命。
为了不忘这段蒙难的历史,利贞的母亲决定将“理”姓改为“木子”构成的“李”姓,后定居在苦县(今河南鹿邑县)。据《元和姓纂》记载,老子即是李(理)利贞的11世孙。
李姓的活动也是从河南开始,然后扩散到全国各地。唐代是李姓急剧膨胀的朝代,毕竟天下是李家的,各种同族人群,妻妾众多,子嗣繁多,在当时李姓成了全国大姓。
刘姓:
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刘姓建立了西汉、后汉、南汉等政权。
最早的一支出自祁姓,始祖为刘累,祖根在河南鲁山。刘累是尧帝后裔,早年刘累曾向豢龙氏董父学豢龙、御龙于豢龙氏,后因御龙有功,被封为御龙氏,代行豕韦国君。后隐居在鲁山,后代以刘为姓,这是刘姓的主源。
其二出自姬姓,春秋时期,周匡王姬班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今河南偃师市西南),号刘康公,其后以刘为姓。
其三外族改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鲜卑族的独孤氏为刘氏。
这三种皆起源于河南,所以,刘是纯正的河南姓氏。
在历史帝王录上,刘氏以66位帝王而独占鳌头,领诸姓氏之先,最有名的要数刘邦了。
杨姓:
源自姬姓。出自黄帝之后西周王族,有三种起源说法,这三种说法都源于周朝王室。
一源周武王孙,晋武公(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
二源周宣王子长父,宣王时期,周宣王姬静将其子长父封到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杨侯,春秋时杨为晋所灭,其后裔以杨为姓。
三源晋五公子伯侨。以祖宗封地杨为姓,称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
春秋时期杨为晋所灭,杨姓便向西发展繁衍,其先迁入陕西,后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而后繁衍至河南。
赵姓:
赵姓《百家姓》排行第一,赵姓的人口第一大省是河南。
据考证,赵姓出自嬴姓,远祖是伯益,而伯益则是历史上著名的黄帝之孙——“天帝”颛顼高阳氏的后裔。
造父,嬴姓,伯益的后代,蜚廉四世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善御者。造父封于赵城而得赵姓,后来他的七世孙又建立了赵国。后来赵国为秦国所灭,赵国王室纷纷散落民间。因为造父是秦人和赵人共同祖先,而自造父开始姓赵,所以秦国公族也姓赵,比如秦王嬴政又称赵政。
建立大宋的赵氏皇帝就不用多说了,河南巩义就是中华大宋赵氏皇帝七帝八陵的唯一重要圣地。
郭姓:
郭姓也是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
西周武王封他的叔叔虢(guo)仲于陕西宝鸡,称为西虢国。东平王东迁时,迁到了河南,改称为南虢。后来周武王封其叔虢叔于东虢,在今河南荥阳北。西虢、东虢、南虢等三国和北虢郭公(虢序,郭序)之后均有郭姓,但郭公之后的郭姓是中华郭氏最大和最主要的支派。
孙姓:
据史书记载,主要孙姓源自姬姓、妫姓和姚姓、芈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与陈胡公,春秋时期卫国的孙乙与齐国的孙书为得姓始祖。
孙乙是周文王第八子卫康叔之后。
春秋初,姬姓孙氏一直世袭卫国的上卿,权倾一国,孙姓在河南地区发展很快。到春秋末,孙氏在卫国失宠,北迁晋国、东迁齐国,齐国孙氏发展得蓬蓬勃勃。
所以春秋时期,孙姓主要活动在河南、山东一带。后来出了个大军事家孙武,他的后人封地在今浙江富阳,形成了孙氏的南方著名郡望吴郡。
还有什么遗落在民间的“皇家贵族”姓氏,告诉小编~
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汉中陶瓷网仅在为您分享好文章,本文地址:https://www.hzfswh.cn/slgc/25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