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艺(景德镇陶瓷艺术)

汉中陶瓷网 本文有5737个文字,大小约为26KB,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陶瓷艺术家通过陶瓷装饰艺术的实践,赋予陶瓷艺术生命。而每个陶瓷艺术品诞生的过程集中体现了一个更为本质的美学特征:这就是艺术与陶瓷的“天人合一”的美学特征。

一、追求情景交融的、气韵生动艺术效果。我们知道,陶瓷工艺有分工极细的72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指向美的终极创造——陶瓷艺术品。而每一道工序都浸透着人们的情感和审美追求,并合作成为精美的陶瓷艺术品。其它任何艺术品,都没有陶瓷艺术品如此多道工序的专业分工。

正是这种极细分工,使得陶瓷艺术韵味超愈其它艺术品。在陶瓷艺术创造的每个工序里,既有传承,又有巨大、自由发挥的创作空间,从而形成具有独特韵味、深厚底蕴、异彩纷呈的陶瓷艺术品。虽然经过千百年发展,景德镇陶瓷艺术仍然具有很**展空间。从这个方面说,陶瓷艺术发展是永无止境的。

从绘画上来说,景德镇瓷画家不断地从中国书画领域吸取了营养元素,从而发展了瓷画艺术。从形式上说,中国书画要素:诗书画印与精致的笔墨技法被吸收到陶瓷美术作品当中。

中国计划经济时期景德镇陶瓷艺术的美学特征详解


景德镇瓷画家们都具有深厚的笔墨技法功底:

胡献雅、王步、余翰青、邹甫仁、欧阳光、陈先水的国画功底深厚。段茂发、戴荣华、赵惠明、傅尧笙等人中锋用笔拉出长达几十公分的遒劲刚健线条,宛如琴弦般地弹出美妙的旋律。

汪大沧的独特秃笔山水与其独特秃笔题款书法字体乃是绝配,显示其精深而独特的笔墨技法,韵味别具。综观中国美术界无人有此神技。

汪小亭秃笔作画,笔力雄健厚实,笔意洒脱奔放,意境深远。

章鉴的秃笔运笔达到工笔画效果,显示其精湛的技艺。

王锡良、李进、孙同鑫等师法自然、浑然天成的笔意。

同时这些瓷画家对新安画派的御窑厂巨笔金品卿、程门和王少维等人笔意是完全继承到位的,这从刘雨岑、王步、章鉴、余翰青、李峻、张景寿、彭元清等人作品中完全体现出来。

有一个有趣的故事:1954年,梅健鹰为了体现瓷画艺术的民族风格,带来了西北剪纸图案要景德镇艺人运用,谁知陶研所的艺人们并不大认可,窃窃私语道“这不是妇人家的鞋样吗,比得了我们画的精致,还用我们来搞”。这个故事反映了景德镇艺人对自己笔墨技法功底的认识与自信。

另外,中国书画内蕴的意境之美、情趣之美、韵律之美等也是陶瓷美术家执着的追求,并完美地融入陶瓷美术创作当中。统观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景德镇瓷画与中国书画一脉相承的发展渊源。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景德镇陶瓷美术工作者进行创作的重要原则是: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师法自然,从生活中吸取营养元素。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中,景德镇艺术家们也纷纷走进“火热的斗争生活”,进工厂、下农村,体验生活,去各地风景名胜观光写生,饱览祖国壮美的山河与领略各地浓郁的风土人情。许多瓷画大家如余文襄、段茂发、王云泉、邹国均、王锡良、张松茂、裴足喜等或个人经常出外写生,或接受组织安排前往各地观光。

从而创造出富于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的明媚色彩作品,表达出当时社会昂然向上的蓬勃朝气。他们这种源于生活的创作态度,是不同于他们在旧时代按图索骥的做法。

景德镇是黄山余脉向鄱阳湖平原过度的逗留地带,这一逗留就形成景德镇独有三条河流与六面青山环境特征,因而风景佳幽、山水形胜。历史上有著名的珠山八景、昌江八景:银坞樵歌、旸府雪睛、莲塘春晓、双溪夜月、市桥春水、山路晴岚、双溪夜月、西塔夕照、南城柳、青峰脚园、北沼荷香、金鳌背稳等绝佳景观。这些江南山水精髓的代表,吸引了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来此游览与吟咏,滋养着景德镇古往今来的艺术家。这也为身在其中的景德镇画家提供了创作的先天优越条件。

中国计划经济时期景德镇陶瓷艺术的美学特征详解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张松茂大师曾对许多求教的青年人说:要画好山水,领会山水的情韵,只要去黄山,就知道怎么画,因为山水的意境与情韵是摆在那的。这是先生对师法自然的深刻领悟与生动的解说。

王锡良有关写生语录:

综观古今中外画家名师,有个性、有新意的作品,都是面对生活,取自大自然。

写生不怕人笨,只怕不能坚持,大自然如慈母,你每次向她索取,她总会赐予。

写生宜冷静,坐得下来,不宜过了一村又一村,村村不见我画中人。

写生既用“理”画得惟妙惟肖,又用“情”画得得意忘形。

写生画生动自然,整理画完整,但缺生气,我取前者。

这些精辟总结,是解放后景德镇陶瓷美术家们在新时代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得出的新体会。生活之树常青。从此为景德镇瓷画发展注入永不枯竭的清泉。景德镇陶瓷美术家们因此创作出反映新时代、新生活、新气息的优秀作品。

由于那是一个人们心灵平静而不浮燥时代,陶瓷艺术家们创作时可以不计工时、使用材料不计工本,因而在此期间是他们创作人生的黄金时代。期间,大量的成名作、获奖作、代表作、经典作在他们手中精心地创制出来。

因此,他们在这一时期创作了许多妙造自然、观照生活、韵味无穷的作品,成为景德镇陶瓷艺术史上无与伦比的经典之作,具有不同往昔的鲜明艺术风格。在这个时期,陶瓷艺术家们创作不是要数量,而是真正地追求艺术水准。曾担任过艺术瓷厂美研所长的彭元清说:我与余文襄、周湘甫等共事时,亲见而这些人创造时是多么地严谨,完成一件作品真是耗时漫长,因此他们的作品很少。但留下的作品都是神品、精品、逸品。这些作品艺术水准与历代一流国画家作品相比是不相上下。

特别是在异形瓶体曲面上画通景画,原创性构图与运笔比之国画家在宣纸上构图与运笔难度要大。

有人撰文比较过景德镇镇瓷画家作品与国画家作品的水平层次。如王锡良变法后创作以黄山为题材的作品与一些国画名家创作的黄山题材作品相比自然可以得出高下之分。邹国均创作的一些革命圣地山水作品与拍出1.5亿的国画<<韶山>>相比较,艺术韵味也是不相上下的。王云泉的粉彩庐山系例绚丽之极是许多国画家难以企及的。余文襄雪景瓷画体现的情景交融、气韵生动的意境远超古往今来国画雪景。

二、兼收并蓄各种艺术门类精华。这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景德镇陶瓷艺术美学的重要特征。总的来说,此一时期景德镇出现了后来被人称为从旧社会转变过来的“红店派”人员与解放后院校培养出来的“学院派”人员。

这种组成情形,是历代景德镇陶瓷艺术界所没有的。它说明中共信奉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观念,在景德镇新的陶瓷艺术发展途程中,景德镇地方的执政者是始终信仰和坚持这一方针的。

就当时的实际情形而言,解放前个体画瓷的红店佬被国家吸收进景德镇陶瓷学院执教或进入陶瓷研究所搞科研;另外国家调配高校人才加入景德镇陶瓷艺术队伍中。如胡献雅将文人画引入瓷画,周国桢、毛龙汲将学院派雕塑引入景德镇等等。自制作建国纪念瓷开始后,高庄、梅健鹰、祝大年、陈大章、沈从文、林凤眠等人陆续来景德镇指导、评定、创作。这些一流学术权威给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的诸多方面注入新思想。奠定了景德镇陶瓷艺术事业新生命成长的基础。学院派美术理论水平较高,构图能力较强。红店派则绘画功底深,对工艺层面认识深、料性掌握得纯熟。这样,景德镇就形成了红店派与学院派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陶瓷美术队伍,并培养了大量的科班人才,共同造就此一时期景德镇陶瓷艺术的辉煌与灿烂。

景德镇陶瓷艺术历来是海纳百川的。在一定程度上说景德镇陶瓷艺术从来都是不断吸取各门类艺术发展而成的,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从造型来说,它吸收青铜造型、彩陶造型、民间用品造型、异域造型等。从纹饰上来说,它吸收多种民间工艺纹饰。从题材来说,中国历代文学与历史、民间故事与传说以及宗教文化都是陶瓷美术创作的内容。从绘画上来说有选择地吸取国画与西画、漆画、染织、木雕、砖雕、石雕、木版年画等古今中外的一切美术素养。

解放后中国进入新历史阶段,56个民族共组社会主义大家庭。在社会主义大一统的条件下,是中国社会真正出现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在这个背景下,景德镇陶瓷美术工作者在“百花齐放”方针指引下,进一步广纳古往今来各民族艺术,吸取多种艺术门类,汇集各种地域文化,以进一步融汇贯通。如朱乐耕古彩就是以戏曲、剪纸、版画等民间艺术加以提炼而成的。如景德镇的艺术家对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少数民族生活题材也是热衷于创作的。如国画技法被陈先水、邹甫仁、欧阳光等多人运用到瓷画中,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

三、设色的自然、淡雅与绚丽达到空前的高度

红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色彩构成了我们这个绚丽灿烂而丰富多彩的世界。色彩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艺术的第一语言。不论古今、无分东西,一切传世杰作无不是色彩丰富的艺术作品。色彩丰富的作品强烈地感知着我们,使我们对艺术顶礼膜拜,使我们憧憬美好的人生、美好的生活,实现心情愉悦的阳光性格。

我国古代青绿山水大家仇英独创色彩高标的青绿山水画,八大山人运用墨分五色精确地绘制山水。不仅如此,举凡宋元所画山川之雄浑,清人林木之秀润,宫廷画之富丽,无不是色泽典雅之作。已故去的喜欢自称“我负丹青”的吴冠中先生,其所作彩墨画独领风骚,将中国画领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取得了创造性成就。

我们检视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一切杰作,无不是色彩的突破性运用而达成艺术作品的完美,成为永恒的经典,指引着后来者。

景德镇瓷画的发展历史就是色彩的实践与探索史:

从其色彩发展的路径来看,人类彩瓷开端元青花之幽雅征服了世界,加之釉里红创烧,使二者对比强烈,艺术效果独创;明成化斗彩更是将釉下青花和釉上诸彩完美融汇,达成极其和谐、典雅、纯美之境界;洪武釉里红的沉静、圆融是无可比拟的;康熙青花五彩融自然界的大红大紫**、古色古香于一炉,是景德镇艺人的独创,成为景德镇独有专利;康雍乾粉彩绚烂,凝聚着景德镇人对粉彩艺术的贡献;颜色釉瓷是泥与火的熔铸,色彩斑斓,犹如浴火重生的凤凰,高贵无比。

珠山八友树立起鲜明的革新旗帜,从其作品设色来看,就是一本粉彩艺术色彩探索运用之大全,使得景德镇瓷画艺术走上了光辉的道路。

景德镇计划经济时期陶瓷艺术的发展史,包含着景德镇艺人对色彩运用的全面继承与新的探索与实践,体现了景德镇艺人无限的智慧。

从继承方面来说,珠山八友和他同时代的名家对设色独门秘技被完整地传承下来。张志汤、段茂发在景德镇陶瓷学院执教时对粉彩与古彩设色的传授,魏荣生、刘雨岑对于王琦瓷画设色全面把握和传授,王晓帆、王晓兰、王锡良对王大凡设色的继承,孙洪元、王步、聂杏生、孙同鑫、胡诗看等人对景德镇青花设色的继承,余文襄、龚耀庭等在雪景瓷画中对何许人雪景设色的继承,邓碧珊后人邓肖禹、珠山八友之弟子汪小亭、汪少平、王云泉、邹国均等在艺术瓷厂对粉彩设色的传授,王鹤亭和弟子对珠山八友田鹤仙梅花设色的传承。吴康、章鉴等对景德镇自民国开始的瓷画肖像设色精准把握,使得人物瓷画肖像独步画坛等等。

解放后景德镇陶瓷颜料实际上是一个在各种民间配方的基础上优选出来。基础原料从国内各地采集最优的。有些原料从国外进口。然后由专人配制、专人专厂生产。粉彩基本色有40多种,中间色有200多种。成立专门的瓷用化工厂生产各种颜料提供各单位使用。如魏忠汉发明金水生产工艺,使富丽金色在瓷器装饰上成为普遍。生产粉彩、古彩的艺术瓷厂由专人配好原料,由盲人长时间磨制出优级的粉彩、古彩原料。这些色料有珐琅彩成分,色彩的表现力与丰富程度远远超过珐琅彩。现在由于配料的冯毛仔师傅和盲人的逝世,艺术瓷厂过去生产的粉彩、古彩价格陡然上升,就是因为现在的色彩达不到原来水平。其它如轻工部陶研所、红旗瓷厂、光明瓷厂、人民瓷厂、建国瓷厂都有专人配制颜料。特别是釉中彩的色彩标准可以与粉彩相当。

必须说明的是:人们对景德镇粉彩艺术的认识只是用粉润柔和来表述,这是不足以表达粉彩的绚烂。实际上粉彩能达到或超过青绿山水、富丽宫廷画、浅绛山水画、珐琅彩等几乎所有美术设色的标准。

目前评论界对于粉彩的丰富程度并没有全面的语言概述,对粉彩设色的理解并没有达到应有深度,对粉彩设色的评价远没有达到应有高度。

再必须说明的是:景德镇此一时期颜料与釉料烧造后的呈色标准是以大自然的丰富色彩为参照系的。

大绿、苦绿颜料的呈色有如春浅夏深的鲜活绿叶,又有着翡翠般的水头,有着玻璃质般的晶莹光泽。矾红颜料呈色有如经霜的油茶籽沉稳。用来斗彩的姹紫颜料,有枣红般深厚、内敛、含蓄。

颜色釉呈色方面:如黄釉中的象牙黄如象牙的质地,鸡油黄如温润洁净的田黄,冬青如冬季凝绿的绿叶,天青釉有如雨后天空的蔚蓝色,茶叶沫釉如春茶沏后的青绿,桃红釉如沐春雨后的鲜润桃花。美人醉有如美人红白的皮肤,豇豆红有着青红相间豇豆般鲜活,大红袍有如茶花般鲜艳,孩儿面有如稚子面肤微微泛出嫩红。柴窑烧出的釉里红呈色有如红土般自然、质朴、深厚,表达出的是内敛之性和不事张扬的内蕴之美等等。

在世界各民族艺术中,直接以颜色釉为艺术品,唯有景德镇。这种独有性,充分说明景德镇人对于色彩的深刻认识以及不断发现美好色彩之眼力,是景德镇陶瓷艺术独特创造、独具韵味的一个重要方面。只要你欣赏这些颜色釉艺术品,你会不禁赞叹巧夺天工之美。以至现在许多收藏者说真正懂得收藏,是以认识颜色釉艺术为标准的。许多收藏者收藏瓷器是以颜色釉作品为最后归宿。实际上收藏家们只有懂得颜色釉艺术才是真正全面、完整地懂得景德镇陶瓷艺术,才能称之为收藏家。

景德镇艺人们在运用色彩方面既能使用多种色阶创作色彩极为丰富的作品,又能使用单色与几种色彩创作出青花、刷花、古彩、墨彩描金、雪景等艺术佳作。

正是由于釉上粉彩、釉下青花、釉下彩、颜色釉的丰富色彩,使得景德镇雕塑瓷在这些色彩的装饰下,更加情态毕肖,生动之极。雕塑瓷艺术水准因此上了一个新台阶。使得景德镇此一时期雕塑瓷艺术独领世界雕塑艺术前例。

在此时期,景德镇一些艺术大家能自配特殊颜料为自己作品增彩。从而在色彩上,形成这一时期景德镇陶瓷艺术作品鲜明的特征:

如雪景大王余文襄雪景瓷画使用的玻璃白就是自己秘制而成,有如和田白玉,给人晶莹剔透的感觉;

毕渊明画虎中的虎皮黄色彩也是他自己研制的,有如新鲜的块状鸡油鲜活,又如极品田黄般温润;

周湘甫精制的用来创作墨彩描金作品的艳黑,使得人物服饰薄如轻纱、如丝绸质地;

刷花大王陈先水使用的刷花颜料也是自己配制的,使得刷花作品别具民间艺术韵味。

汪以俊、章鉴用粉彩料创制宫廷画师郎世宁作品般的富丽色彩等等。

他们对自己亲属都不传授这些颜料配制方法。后来者进行研究都不得要领。如有人对余文襄使用的玻白进行科学研究均不得要领。所以这些大师的设色技术并没有传承下来。

这是大师们防止假冒与仿制的独特办法,体现出他们对收藏者负责的态度,从而使自己创作的真品流传人世。这也使得收藏者易于识别他们的作品,他们的作品也因此得到收藏者的特别青睐。

景德镇瓷画的色彩极耐氧化,而且岁月的打磨会使色彩变得更加柔和与典雅。这是西方油画与中国国画不可比拟的。迄今我们看到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之作出现龟裂与退色而需要修复。保留至今的宋元名画也出现色彩退变。

近代以来,徐悲鸿等人一直奋力拼搏,他们的宏愿是企图在绘画领域恢复宋元时期的水平,但是壮志未酬。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设色达不到宋元时期的高峰。

景德镇瓷画家们却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实现了徐悲鸿等人的宏愿,特别是在色彩方面达到或超越宋元时期水平。

景德镇瓷画色彩的丰富程度以至印刷厂在印制图录时,需要对照实物反复调色才能印出较好效果。中央工艺美院梅健鹰的著作《色彩原理及其在陶瓷上的应用》一书,就是来源于景德镇丰富之陶瓷色彩素材而成文的。这是景德镇陶瓷艺术色彩达到极高成就的明证。

中国计划经济时期景德镇陶瓷艺术的美学特征详解


四、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大地出现广阔的社会变革与文化革命,景德镇陶瓷艺术创作因此而主题鲜明,作品主题因而打上了时代络印。1949年之后,在党领导下,对中国的社会制度进行了重建,这就必然对陶瓷艺术创作主题发生影响。新旧两种社会的对比,景德镇艺人们有着切身感受。他们歌颂新时代、新生活、歌颂党,歌颂领袖与人民,是这一时代主题。在此期间景德镇陶瓷艺术也是为政治服务的,为宣传革命思想服务,为工农兵而服务、为工农兵而创作,反映人民群众的三大实践活动。

解放初期是以反映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为主题,讴歌人民领袖,讴歌社会主义优越制度,为此创作了各种领袖肖像画及反映人民新生活的场景。

由于党是依靠农民打下江山的,历史上农民起义题材也被列入创作题材。如王大凡创作《闯王进京》,曾福庆创作了《迎闯王》、《红娘子》、《三打祝家庄》、《醉打蒋门神》、《武松打虎》、《野猪林》,曾山东创作《孙悟空奋战众天神》、《三打白骨精》等歌颂农民起义和反抗邪恶的新画面。

从新生活中提取创作主题:如余文襄创作《瑞雪迎春》,王锡良创作《电到山村》、《瓷石矿工》、《秧苗青青》,王晓帆创作的《山村走来了邮递员》、《幸福院》、《乡村赶集》、《参观陶瓷馆》、《人民幸福乐万年》等作品,徐天梅创作《人民公园》,张松茂创作《春节访问农村》、《农村新歌》、《奔赴农业第一线》、《奔向农业现代化》,曾山东创作《雷锋》雕塑,王筱兰创作《敬老院》,徐焕文等人联合创作的《瓷都新貌》等等。

这些作品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社会新生活与新变化。笔墨当随时代。足见他们这一代人的艺术道路是和人民和新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从革命历史中提取创作主题:王大凡创作《骏马献给总司令》,张松茂创作《革命圣地井冈山》、《政权归于苏维埃》、《遂川工农兵政府》,王锡良创作《三湾改编》,汪大沧创作《红军爬雪山》、《长征之歌》,吴康、章鉴、章文超、邱光等创作马恩列斯毛等伟人肖像,王云泉创作的陈列在人民大会堂江西厅大型瓷板画《井冈山》,章鉴创作《小铁梅》、《鲁迅》,曾山东创作《伟大的胜利》瓷雕。这一批红色经典成为时代性的佳作。

同时传统题材,如才子佳人、佛道题才、历史故事等得以延续。王大凡创作了以儒家思想和历史典故为题材的《岳母刺字》、《木兰从军》、《桃园三结义》、《卓文君》、《大禹治水》、《风尘三侠》、《秉烛达旦》、《羲之爱鹅》、《太白醉酒》、《采芝济世》、《松菊犹存》。如曾山东创作《天女散花》、《飘海八仙降八兽》、《三星下棋》。魏荣生创作《岳飞》。蔡金台创作《送子观音》、《和合二仙》、《太白醉酒》。赵惠明创作〈〈十二花神〉〉、〈〈红楼十二金钗〉〉、〈〈晴雯补裘〉〉、〈〈童子观音〉〉、〈〈献寿图〉〉。曾龙升创作《汤显祖》、《文天祥》、《王羲之》、《屈原》、《陶渊明》。陶瓷艺术淋漓尽致地了表现中国神传文化的警示作用和这些传统题材对人们的教化作用。

在文革时期,传统题材被称为封资修,陶瓷艺术创作主题也向左的题材方面转变,以适应这一特殊时期的政治需要。如红卫兵题材与红海洋题材、像章、大型雕塑。如1977年刘远长与曾山东、何水根联合创作大型瓷雕“您办事我放心”。以上时期,虽然景德镇陶瓷艺术题材有为政治服务的目的,但是景德镇的艺术家们在艺术创作上仍然是精益求精的,艺术水准是一流的,是“新瓶装旧酒”,这种题材也是艺术地记录了历史,已受到藏家的追捧。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改革开放以后,打破了各种思想禁锢,陶瓷艺术创作主题多元化,政治观念得以淡化,左的主题消失,传统题材重新恢复。

如王大凡弟子李进以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为题材,卓绝地展示了中国历史人物的精神面貌。如其创作《苏武牧羊》、《赤壁赋》、《老子》、《达摩》等。王怀俊创作《不辞长作岭南人》、《魏王观海图》、《曹雪芹》、《李清照》、《杜甫》等。张松茂创作雪景《三顾茅庐》、《蔡文姬》《和靖咏梅》等。王隆夫创作《一苇渡江》、《琴高跨鲤》等。这些作品弘扬了我们民族精神,为中华文化留下根脉。

这个时期雕塑《飞天》、《哈哈罗汉》、《时装模特儿》、《寒江独钓》、《少女披纱》、《寒江独钓》等新品也创作出来。

西方陶艺风格、抽象派、印象派也开始引入景德镇。陶瓷艺术家有了真正的创作自由,各种流派纷呈、风格多样、题材多变,陶瓷艺术发展空前自由与繁荣。

一大批经典作品的出现,是时代精神的火花,标志着传统与创新的完美结合。

五、各种图案得以整理、优选。陶瓷图案历来是景德镇陶瓷艺术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程度体现了文明古国的审美情趣和积淀,是中华文化与景德镇陶瓷艺术的独特创造。数百种图案被用在陶瓷装饰上,极大地丰富了陶瓷艺术表现力,指引着人们审美路径。在世界各民族艺术中,没有任何一种艺术有此特色。它与瓷画和谐地融为一体,使得景德镇陶瓷艺术别具情韵。

在计划经济时期,景德镇对图案艺术也是全面继承并加以升华。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此时一些艺人专门从事图案艺术的整理、发掘与创作。

以首届陶瓷美术家吴成仁、程兆鑫为代表的图案创作队伍是景德镇陶瓷艺术队伍的一部分。使得瓷画、造型、图案三者共组的景德镇陶瓷艺术中有其一。

例如古彩若无图案装饰将减少它的魅力。没有图案的分层分区,瓷画构图将难以实现。

有些图案成为瓷画主体。如吴原青以黑、红、赭三色来表现纹饰画面,以黑为主调,并用金线勾勒,使画面纹饰丰富而色阶繁多,色调温润柔和,形象自然生动,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富有浓厚的中华民族风格。叶冬青画龙使用强烈的色彩对比图案纹饰绘出团龙,形成鲜明的民族特色,给他带来了极大声誉。

还有陈荷花、郭腊梅、胡明政、胡冠群、吴炳树、邵伦仁、李淑媛、江振华、李爱春、倪玉林、余告子都是都是从事图案的名家。

图案纹饰用来装饰日用瓷,使景德镇日用瓷更独具艺术品味。如青花一束莲绘在碗盘内底部别有意趣。百菊百花、莲花、八宝、龙纹、回纹等图案装饰在日用瓷上,让人们欣赏到中国文化和景德镇陶瓷艺术的魅力。

景德镇陶瓷图案纹饰是东方艺术的一朵奇葩。


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汉中陶瓷网仅在为您分享好文章,本文地址:https://www.hzfswh.cn/slgc/25125.html

上一篇上一篇:有关陶瓷的协会(宜兴陶瓷协会官网)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